在线投稿 联系尊龙凯时

媒体北工商

首页» 新闻资讯» 媒体北工商

【中国消费者报】网红产品的罪与罚

《中国消费者报》318日刊发文章《网红产品的罪与罚》,尊龙凯时商学院教师陈文军、张景云接受记者采访,就网络营销对产品品牌的影响宣布了看法并提出了建议,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中国消费者报讯(本报记者 庞建新)近日,星巴克猫爪杯成为新晋网红,在线上线下都卷起不小的浪花。原价199元的猫爪玻璃杯在网络被炒到上千元,盗版猫爪杯也层出不穷。

记者发明,网红产品每隔一段时间便有新宠降生:网红化妆品、日用品、衣饰,甚至网红旅游景区等等,这些爆红的产品背后有创意也不乏营销炒作。陪同着网红一词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问题也屡屡曝出。

网红后遗症

不久前,上海市市场监管部分宣布了对网红产品甲醛检测仪的危害监测结果,其中显示:被检41批次样本无一批次示值误差切合技术要求,无一批次在设定的检测情况条件下的重复性切合要求。

中国消费网1月份报道了某品牌一款号称有减肥效果的瘦瘦包在朋友圈走红,该产品宣称使用期间不必节食、运动,只需外敷即可抵达瘦身效果。然而浙江省东阳市市场监管局视察发明,该本草纤秀粉、暖护粉、养护粉、净畅活舒粉的备案信息均已于201891日注销。国家药品监督治理局官网于20189月宣布了关于35批次化妆品缺乏格(2018年第87)”“关于26批次化妆品缺乏格(2018年第88)”的两则通告,名单中不乏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一些网红款产品:安热沙防晒露、韩国玥之秘水晶防晒喷雾等。

一些非正规厂家生产的网红产品,因缺乏正规的生产流程和检验,质量更为堪忧。

浙江省工商局宣布的《2018年上半年消费诉求情况剖析》显示,有近1/6投诉与网红产品相关,主要问题为直播内容夸大宣传、质量问题、商标侵权、成交量作假等等。

浙江省这份报告所反应的问题,在整个网红经济中并不鲜见。为了打造这些网红产品,网络推手们接纳线上刷、线下雇人排队,夸大功效,旅游、美妆、时尚博主轮番推送等种种营销手段来炒作。

尊龙凯时商学院市场营销专家陈文军对本报记者体现,网红产品延续网络红人的套路,依靠新奇功效、推手推波助澜以及视频流传带流量等营销方法炒作。可是,这种短平快商业模式的后遗症也很大。大品牌网红产品的营销目的是由线上导流到线下,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但许多电商为了出售自己的产品,借用纯粹炒作的模式,导致网红产品开始走偏。

尊龙凯时商学院教授张景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对商家而言,做好网红营销会在增加效益的同时提升品牌认知度。许多企业都喜欢借助这一手段来拓展市场,可以实现以低本钱扩展市场份额的目的。例如星巴克猫爪杯和故宫口红的营销都属于知名品牌的品牌延伸之举。如果产品质量确实过硬,可以提升品牌的行业职位。但需要警惕的是,如果延伸产品不可抵达划定质量标准,则会影响品牌形象,降低消费者满意度。因此,太过网红营销也是短视行为。

网红原罪

55杯到猫爪杯,从网红景点到网红口红,网红的梗总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然后通过种种渠道变现。网红产品抓住了年轻人,特别是90后消费者的消操心理。正如有网友评论所言:网红产品流行,适应了消费经济转型特点,反应着消费新态势。可是网红产品的原生问题难解。一个LV包包只要430元,一管迪奥口红只要78元。央视曾曝光了部分涉及造假售假的短视频,内容涉及大宗假冒化妆品和奢侈品。不但如此,另有许多短视频直接DIY制售三无产品。这些问题往往较为隐蔽,取证维权极为困难。

张景云体现,网红与名人有较大的差别,由网络空间创立的网红因其权威性和自我约束力偏弱,加上供应商狼籍不齐,网红推广的产品会泛起质量与描述不相符的状况。加上不绝炒高的价格,使性价比降低。

陈文军认为,目前网红产品主要保存三个问题:第一,网红产品通过营销炒作让消费者保存过高期待,可能造成后期投诉增加;第二,一些模仿产品接纳跟风战略,挣一笔就走人的投机心理造成产品质量难以包管,剽窃等侵犯知识产权问题泛起,这部分应该是监管治理重点;第三,当下的微商模式助长了网红产品进一步火爆,朋友圈推荐和分享模式也会泛起虚假宣传、刷流量、炒高价格等问题。微商模式下,人人既是消费者也是售卖者,这样容易弱化社会责任,也造成监管难题。陈文军体现。

着重监管

消费者会因个性化需求和喜好等因素追求流行的网红产品,从而推动网红经济的生长;商家通过营销手段打造网红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新消费方法自己是件好事,但也离不开有序市场竞争、执规律则约束和有力监管的包管。

从执规律则层面,网红产品一旦泛起货差池板或者虚假宣传等问题,可以依据《广告法》《消费者权益;しā返榷嗖恐捶ń形。例如针对雇人排队行为,可以依据《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分步伐》划定:经营者不得接纳招聘他人等方法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不然,可予以处分,并将其记入失信黑名单。别的,为网红产品提供效劳的互联网平台,也有责任和义务,对其种种套路予以监管。

陈文军建议,监管层应重视消费者使用评定的结果。他体现,许多问题暂时在执法层面上无法解决,应开展食药化妆品领域的伦理教育培训,针对这一领域的从业人员建立个人信用监管体系,建立终身责任制等细化的治理步伐,可有助于治理网红产品乱象。同时,监管部分应提高市场敏锐度,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使跟风者不敢盲动,后控”“后管处分严厉,增加其违法本钱,才华让不良商家闻风丧胆。

张景云则建议,商家可开展适度网红营销,而监管部分应加大对网红产品抽查力度、打假力度。别的,重视;て放瓢嫒,从技术手段上提升仿制门槛,从源头上减少高仿和假货。

针对热衷网红的消费者,上述两位专家提醒:切忌盲目追随网红产品;尽量不购置仿制产品;一旦遭遇网红产品虚假宣传等问题可依据《广告法》《消费者权益;しā返戎捶ㄊ侄谓形;勉励网红产品使用者实时反应问题,便于监管部分实时查处。

新闻链接:http://www.ccn.com.cn/html/shishangshenghuo/yaowen/2019/0318/444827.html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